上一页|1|2|3|4|5|6|7|8|上一页
/8页

主题:为什么年味越来越淡,心里越来越不是那个事?

发表于2013-01-24

年底了,公司业务只有越来越忙,反而对新年没什么期待,只想好好休息七天。突然想想这几年拼命工作,和家人的联系也越来越少了。日子过得有种倒退的感觉。



回想小时候过年,老妈提前两周就去买肉,拎回来收拾,拿出去晒,下雨天收进晴天收出……腌了几斤腊肉腊鱼,炸几斤肉丸子,也没多少她年后总要如数家珍一番,说我们吃的时候,吃进了多少她的功劳。虽然味道不咋样,但一边听一遍她说如何如何做,那种过年氛围就出来了。



我记忆最深刻的还是小时候,奶奶家阳台挂绳子腌肉挂一排,再腌一大缸子白菜,我趴在缸子边,闻到辣白菜味儿,香到口水往肚子里咽~~
俺最爱吃腌辣白菜和臭鱼,入口很久那味道还在,臭鱼就是最后却也咀嚼到一股香味,辣白菜入舌苔的又酸又香带点辣~~真是过瘾。




那时候过年奶奶家都是一大帮子,一溜姑姑叔叔婶婶大姑爹小姑爹,还有我们几个小辈一起过。姑爹以前做过厨师,三十晚上从老家大老远赶过来,包下菜,连锅巴被油淋过之后,
味道好极了!油淋锅巴那叫一个好吃!12点钟没响就煮饺子,肚子撑的要死了,看着热腾腾的白花花的饺子上桌,忍不住还是要吃一碗。那时候全家都爱春晚,倪萍大婶依然美丽,牛群冯巩是我的最爱,黄宏幽默风趣,给了我多少记忆和欢笑啊~·~上个厕所都生怕错过一个春晚的节目。然后吃完楼下放鞭炮~~最喜欢点鞭炮之前又怕又兴奋的感觉~~



到元宵节还看花灯吧,老妈嫌人多不愿意去,我坐在老爸背上跟着人潮往前冲,我猜到灯谜还能拿奖,那叫一个欣喜啊。


==============================================

现在奶奶爷爷老一辈不在,姑父也不从老家赶过来过年了。家里过年就在酒店订一个包房,把亲戚请上,花钱越多越好,评头论足哪个菜做的好,
下回再请客。然后各回各家,看看春晚,不到十点睡着了,要么玩电脑玩到12点。



想想春节又在走形式串门中走过去~~觉得没了从前的味道,挺遗憾的。

也许是这一辈和老一辈观念不同,也许是大家都太忙了吧,也许计划生育放开,我们下一代会不同吧。


过年打算给家一人买一份礼物,算一份心意吧。你们都送什么呢?

发表于2013-01-24
引用:蒲公英喝牛奶 在2013-01-24 12:05:17写道:原帖

年底了,公司业务越来越忙,反而对新年没什么期待,只想好好休息七天。突然想想这几年拼命工作,和家人的联系也越来越少了。日子过得有种倒退的感觉。年味就更遥远了。
回想小....

 我觉得现在没什么年味了

发表于2013-01-24

以前是盼望过年,因为有好吃的,新衣服。


现在是惆怅过年,因为要给别人买好吃的,买衣服,还要做卫生!哇,、做了一天的卫生,洗衣服,洗床罩,洗窗帘,扫房!


我要崩溃了!!!!

发表于2013-01-24

过去几家人能坐在一起团圆,现在家里只剩一家人单独过……

发表于2013-01-24
蒲公英喝牛奶,您好!您所发的帖子“为什么年味越来越淡,心里越来越不是那个事?”已被设置为精华帖,请再接再厉多发好帖。点击查看更多武汉金地西岸故事业主论坛精华帖>>
点击“版主推荐”查看武汉业主论坛固顶帖和精华帖。
发表于2013-01-24

以前生活那有现在好呀!记得小时候只有到过年妈妈才给做一套新衣服,才会买一些零食或得到一个新文具什么的......所以天天盼着过年,那时电视也少,谁家有都跑到那家去看春晚,可热闹了。村里每天都有人镭鼓,玩狮子什么的,晚上点一大堆火,半村的人都围着瞎砍......,现在过年越来越没年味了,雪都不下了!怀念小时候!

发表于2013-01-24

根本的原因还是人人长大了,观念什么都变得不一样了以前收压岁钱,现在要发给孩子们了。环境还是小的因素。现实随着年龄增大,呈现的越来越真实了

发表于2013-01-24

现在多数人都认人过年的等味淡了,过年没意思了。是在城市里,这种观念相当有市场。我觉得很大一部分原因应该是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导致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比如过去过年,最开心应该是大家热热闹闹的围坐在长辈周围一起吃年夜饭了,小孩子们还会因为可以拿到压岁钱而兴奋不己,而现在这两点都已经平淡了很多。之有这样的变化,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首先来谈谈过年的吃,过去对于多数家庭来说,平时吃得都相对简单,一年中仅少数一些日子才会打打牙祭,给一家人吃顿好的,而过年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之一,所以,不论平时日子过得怎么拮据,年夜饭还是很重视的。鸡鸭鱼肉都是要尽可能的备齐全,是鱼,因为有“年年有余”的寓意在里面,很多地方的人不论生活条件如何,都会想尽方法也要在过年的时候吃上条鱼,另外,像火腿、腊肉之类的,也基本只在过年才会进门。所以过去,人们对过年的吃还是很期待的。而现在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物资已经大大的丰富了,人们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一年四季都可以在超市里买到几乎以前在过年才吃的东西。基本现在平时吃的和过年也没多大的区别了。除了少数一些食品——像我们这里过年要吃的春卷,虽然不能说味道有多么多么的好,但因为几乎是只在春节可以吃到,所以还是相当受欢迎的,不过它现在的象征意义似乎更大一些——我们对过年时的吃也已经不再抱有多大的期望,所以,这方面的热情也减淡了

再来说说“行”。过去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一年到头,日夜为生活操劳,少有休息,亲友间也少有相互走动,如果有长期出行在外跑的,一年之中也难得在家呆上几日,更不用说是大团圆了。而过年时就提供了这么一个机会,让的人都能坐在一起聊聊一年来的收获,一年来的艰辛,分享一年来的快乐,一起在长辈前尽尽孝心,长辈们这时也可以尽享天伦之乐。这么难得的机会当然人人都会去珍惜,去用心度过每一分钟。而现在想聚会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了,几通电话下来,约好时间和地点,想什么时候聚就什么时候聚。在飞机、火车、汽车的帮助下,距离再也不是问题,12小时都可以从地球的一边飞到另一边。当机会不再难得,人们心态也就会发生变化,不再会刻意的去珍惜这片刻的温馨。

三来看看“穿”。过去对于多数家庭来说,过年里能穿上新衣也是件很让人高兴的事,鲁迅的小说《多收了三五斗》里,那些增产却没增收的农民,说什么也要扯两匹布做新衣服也说明了这个问题。《白毛女》中的喜儿的爹,虽然没钱给喜儿买上件新衣,但他也扯了根红头绳送给喜儿。可见穿新衣也是过去过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在至少一些大城市里,已经很少再有过年穿新衣的习俗了吧。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穿新衣已经不再是一个让人盼望的事了。再加上现在对于很多人来说的服装的第一作用,已经从保暖转为展现个性,时尚是他们的追求,而对于我国大多数的地区来说,春节时节冬装已经穿老,潮流已经过去,而春装尚未到穿着的时机,时尚的人们也没有兴致去为春节添加衣服。虽然这时依然时服装企业的季节,销量依然不错,但对很多人来说,意义已经变得不同。所以,这一层也就变淡了。

最后说说小孩子们拿“压岁钱”。诚然,现在的小孩依然在为能拿到压岁钱而兴奋,但这里的心态是否一样,我觉得值得思考。记得我小时拿压岁钱时,感觉这一天我成了一个富翁,一个大大的富翁,虽然收到的红包里有时可能只有几角钱,但依然让我感到满足。而现在,很多小孩除了期望拿到压岁钱外,更期望着拿到更多的压岁钱。不止一次的听到有小孩在说“XX比XX好,因为他给的钱多”;“XX真小气,只给多少多少钱”的,又或者说“XX同学家真好,他一共收到多少多少钱”,诸如此类的。心态的不同,对压岁钱的态度也会不同,于是过来人也就会觉得过年已经变味了。

当然,过年在形式上的变化还很多很多,每一种形式的变化都有其自己原因。

不过我想有一样是不变的,那就是我们的过年情结,年年都叫过年越来越没意思,可每年到了快过年时,大家总还是有一份期待,至少,又可以拿年奖了,又可以放假休息了,又该准备红包了,又要为老人准备点礼品了,在外工作的人们又要大包小包的往家赶了,虽然嘴里说着很辛苦很累,但你要真不让他回家,他保准和你急。

发表于2013-01-24

lz也太扯了吧,那么多好吃的,就喜欢腌包菜和臭鱼????还有锅巴????

哎呀呀一定富人家的娃啊~~

给你老爸老妈带点年货回去,一人买件衣服,送点保健品,按摩仪,老人家肯定高兴啊~~

发表于2013-01-24

我觉得还好啊,每年我还是会回去过年,跟爸妈在一起看春晚,十二点吃宵夜,大半夜的还要放烟花

特别是刚黑灯那会,到处都是放鞭炮的声音,可热闹了

上一页|1|2|3|4|5|6|7|8|上一页
/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