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呼吁湖北首富捐资建学绝非政府的“拖”,更不是沽名钓誉

发表于2013-10-10

前段时间,看到盘龙城汉口北地区1000多名外地户籍孩子上学存在困难,我多次打电话给黄陂区有关领导,给教育局提出了解决孩子入学难的几点建议,呼吁区政府想方设法解决今年外地户籍孩子入学难的问题后,加大财政投入,完善教育配套设施。最终区教育局采纳了部分建议,区长亲自到盘龙城调研入学难,提出解决办法。并且指示政府出资的刘店、三江航天中小学要抓紧时间建设。我感到即使政府在两三年内建设起来这两所公办中小学,按照现在外来人口增长的速度,到时候仍然是“僧多粥少”,还是很难满足孩子们上学。

发表于2013-10-10

按照规划盘龙城50万常住人口的规划,至少需要建设20所中小学才能彻底解决上学难。而这几年随着汉口北不断繁荣,加上轻轨和地铁利好因素,盘龙城入住率呈倍增长,由于前几年黄陂区没有预计到盘龙城的地产会有这么热,人口增长会有这么快,在规划时没有提前量,现在亡羊补牢已经晚了。

发表于2013-10-10

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当地政府应该保障适龄儿童和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就近入学,法律赋予黄陂区政府的责任是保障当地孩子上学。外地户籍孩子在黄陂区上不了学不受法律保护。黄陂区教育局一开始的态度是让外地户籍孩子回原籍上学。

发表于2013-10-10

然而,我觉得这样是不负责任的做法。在给黄陂教育局领导的信中指出:原则上法律是这么规定的,但外地户籍居民在盘龙城经商置业为黄陂带来了财政收入,黄陂区应该承担社会责任,想尽一切办法来满足这些外地户籍居民的孩子上学。虽然,黄陂区政府最终拿出了解决措施,但只能暂时解决。

发表于2013-10-10

要想彻底解决孩子上学难的问题,就必须建设更多学校,由于大量外地人口增加,造成黄陂教育经费缺口巨大,建设学校需要筹集资金,按照目前黄陂区的财政和筹集资金的能力,以及未来建设学校的速度,很难满足孩子们上学的问题,估计到时有比今天还要多的孩子无法上学,那个时候我们除了骂政府无能还能做什么呢?为了孩子们上学不再难,我在呼吁政府完善教育配套的同时,呼吁有爱心和良知的企业家和富豪们,捐资建学,填补政府财政投入不足,共同完善教育配套设施,让孩子们上学不再难。

发表于2013-10-10

这难道不是有利盘龙城广大居民的好事吗?可我不明白,为什么有人会说我是政府的“拖”呢?更让我难过的是有人还说我做这些是沽名钓誉。

发表于2013-10-10

首先我要声明我不是政府的“托”,这个真没有!我虽然是黄陂人,但远在几千里之外,只是靠笔生活的新闻工作人员,并不是黄陂区政府的工作人员,以后也没有兴趣从政,犯不着为政府当托,捞取政治资本。如果我是政府的“托”就不会写20多篇建议和批评性文章发表在新闻媒体上,就不会在人民日报上曝光汉口北垃圾发电厂,这不是得罪政府吗?如果我是“托”,今年我有必要为盘龙城1000多名外地户籍孩子上不了学操心吗?我用得着给区领导打几次长途电话吗?我有必要给区教育局领导写信,让黄陂区政府督办吗?

发表于2013-10-10

为什么有些人会说我是“托”呢,我分析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我没有站在“脱陂”派一边去呼吁盘龙城独立,或者划归到江岸区。二是我有时候在写文章的时候体谅到政府的难处,肯定过政府的努力,没有跟随大家一味地埋怨政府,骂政府。我没有跟随大家这样去做,是因为我比较理性,看待事物比较客观。比如 “脱陂”派提出的盘龙城独立,或者划归到江岸区的问题,我觉得当前情况下是不可能成为现实的。行政区域划分调整是要经过国务院审批的,湖北省政府都说了不算,我们几个网民呼吁能改变现实吗?

发表于2013-10-10

我们这些吃地沟油命的人,操不了国务院的心。呼吁也是白呼吁,还不如留点力气呼吁改善盘龙城的教育、医疗、交通等现实的民生问题。有些网友嘲笑我,总见你在呼吁,五年了还在呼吁,就没有见到什么效果。的确,呼吁不见得百分之百就能解决,但是不呼吁就一丝希望都没有。中国自古就是“民不告官不理”,靠官员们自己下来解决我们的民生问题,估计要等到花儿都谢了。从2009年以来,我就一直在呼吁,光交通问题就在中央、省市新闻媒体上发表了10多篇文章,虽然没有彻底解决交通出行难的问题,但至少还是起了一点点作用。296公交换新车,229增加车次,229空调车从2.5元降价到2元,去年又把解决盘龙城居民公交出行难列入到政府工作报告,作为2013年十件实事之首,今年国庆节前开通286、299公交对接地铁,这些都是我与大家共同呼吁的结果,虽然离广大居民要求的差距很远,但至少政府解决了一些困难。在武汉1+6城市格局的新城中,都存在交通出行难,盘龙城的公交线路条数还算是比较多的,足见呼吁引起了政府的重视。以前我感觉交通最为重要,现在交通正在改善,轻轨、地铁都要进来,公交线路不断增加,公交枢纽站建设完工后,将有更多公交线路进来。交通问题不再是我呼吁的重点,我下一步要把重点放在呼吁教育上,孩子的教育承载一个家庭的希望,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孩子的前途一刻也不能耽搁,这个远比没有车坐,没有水洗澡更紧迫。不管是呼吁政府投入更多财政资金建设学校,还是呼吁企业家和富豪们捐资建学,补充政府投入不足,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我们盘龙城的孩子们都有学上,哪怕有万分之一的希望都应该去呼吁,总比到时候在网上发帖子埋怨政府,骂政府要强的多。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