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十二五”江夏交通亮点再发现

发表于2016-01-20
江夏区公路密度为全国平均水平3倍

    “十二五”是江夏交通运输发展期,该区着眼民生出行,在大力建设民生交通项目同时,交通运输平稳运行,交通建设未发生重大、特大安全事故,道路运输事故率均在省控线以内,水路运输已保持连续18年零事故的好成绩。

    交通再创新高,累计完成建设44亿元,较“十一五”增长82.6%,交通路网更加完善。全区公路通车总里程达3701公里,其中高速116公里,一级公路163公里,二级公路304公里,三级公路112公里,通村公路3006公里,公路密度达1.84公里/平方公里,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新开农村客运线路29条,全面实施“村村通客车”工程,基本实现了市区联运、城乡一体、村村通达的交通路网格局。

    交通运力不断优化。累计更新新能源公交车335台,更新二级网络客运车辆321台;新增通村客车28台;2012年武咸城际铁路开通运营;2015年开通纸坊城区客运出租车获批,预计今年开通运营,初步形成了“公交、客运、铁路、水运”四位一体的交通运力结构。

    交通服务功能提升。新建改建公交站亭333处、招呼点311个;新建青龙山等两处公交停车场共计1.1万平;累计800余万元维修改造客运、公交站场1.5万余平;优化改造纸坊城区主干道中途站候车亭92座,交通服务功能全面提升。

  
发表于2016-01-20

 交通环境全面改观。修订完善交通法规27项,新制定出租客运法规13项,交通法规不断健全;在对全区3006公里农村公路进行摸排的基础上,对全区破损农村公路进行全面养护,路况整体提升;新建交通执法站点2个,添置执法车6台,组建168人联合治超专班,常年不间断上路执法。

    交通形象整体提升。先后荣获省交通质监先进单位、省交通战备建设先进单位,市“五一劳动奖状”、市文明单位、市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考核先进单位等称号。

发表于2016-01-20

 展望“十三五”

         “十三五”是江夏交通运输新一轮大建设大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我们将继续发挥交通的先导作用,加快现代化的交通体系建设。

    首先,加快交通枢纽节点建设。

    加快铁路交通发展,充分利用江夏京广铁路、武咸城铁等铁路资源,加快货运铁路建设;做好地方疏港铁路支线的规划建设工作,并沿绕城高速预留远景铁路线,力求在2020年之前建成金桥铁路专用线并投入使用。

    调整金口港口布局,建设新港区;建设上海通用汽车配套码头工程、金口物流园区码头工程;整治梁子湖航道,建设梁子湖客运码头。

    积极做好江南第二机场选址及筹建准备工作,将其打造为区域性航空货运枢纽。优化确定客货运枢纽布局,力争至2020年在纸坊街客运站基础上改扩建一个大型的综合客运服务,在郑店街新建一个一级客运站、一个一级货运站,在山坡街新建一个二级客运站。做好轨道交通27号线建设协调工作,力争早日建成通车。

    其次,加快完善交通网络建设步伐。重点推动天子山大桥,江南机场与郑店物流园建设、山坡机场专用公路及湖山线,新建省道范堪线、天子山大道南段和省道法童线S214,并对107国道江夏段、省道S101南环线、省道铁贺线S314和省道武赤线S102进行改扩建。形成“七纵”(武赤线、武嘉高速、京珠高速、G107国道、武贺线、天子山大道、梁子湖大道)、“九横”(四环线、凤杨线、外环线、南环线、范堪线、金法线、法青线、山舒线、铁贺线)干线骨架路网。同时,完成对村道扩增、农村危桥改造任务,提升农村公路安全畅通度。

    还要以江南第二机场等重大项目建设为契机,整合各种物流资源,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优化物流产业空间布局,构建“一港”(江南机场国际物流港)、“一园”(郑店综合物流园)、“一”(金口物流)为主体的物流产业空间格局。促进“铁、水、公、空”多种物流运输方式的无缝对接,实行多方式联运和一体化发展,形成高效率、网络化全城乡物流配送体系。
     以上文章转载自今日《长江日报》。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