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汉服同袍记4·20雅安地震第一时间

发表于2013-04-22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汉服同袍记4·20雅安地震第一时间


                作者:旧渔

几年后,雅安地震,短短几分钟,各股力量都站了出来。这时候总让人想起08年汶川的时候,不少人带着眼泪和微笑说着,大难难不倒中国人。

大难成就了中国,让无数人看到崛起的希望。这不仅仅是灾后的重生,也是民族的企盼。第一时间,更多人想起了那些在蜀渝的亲人,纷纷打电话询问情况。后被告知打电话会占用急救信道,还在静静地等待短信回复。事关生死,方是大事。

无论是512,还是420,让我们在冷漠麻木的社会里,突然看到了一线生机。这股力量瞬间得到膨胀,牵动每一个人的神经。这不是简单的情感,当情感大化到每个人心里,这就是大爱。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仅仅有五千年历史和传统文化,更应该有向死而生的勇气。居安思危,需要有大爱的精神。无差别爱每一个同胞,无差别认同这时候站出来的支持力量。

如果你在这股力量中看到「同袍」二字,不必惊讶不必疑惑,这也正是汉民族由其本身带来的力量,因为民族凝聚力,才会有这么多关心国之大事的人,为这个国家操守并期盼。

「同袍」二字起源《诗经·秦风·无衣》原文:「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这篇文章产生于秦地人民抗击西戎入侵者之时,秦军互相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来鼓舞士气,「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披同样的战袍。国君要出兵作战,且修整我们的戈与矛。让我们一起抗击共同的敌人吧!

放到今天这个时候,更有了灾中救援、灾后重建的奋斗力量,正如这民族的复兴一波三折之后终于有人重视起自己的民族服饰。一起来并肩作战吧!一起披上战袍,一起为共同的希望而努力。

祝愿同胞平安,同袍平安。向正在奔赴现场的救灾志愿者致敬!

http://www.cnr.cn/life/gdxw/201304/t20130420_512408885.shtml


上一页|1|
/1页